资讯活动
146名贫困大学生不再发愁

       

快乐、温暖的"全家福"!

 

本报记者 周明佳 摄

 

"孩子们,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与很多次的捐赠仪式相比,昨天上午,"2011年春城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学子交流会暨助学金发放仪式"更像一次欢乐的聚会,没有眼泪、没有苦难,更多的,是学子们的笑声。快乐发源地来自昆明野鸭湖拓展训练基地。孩子们个个成绩优秀,品德端正、阳光,每人可获助学金5000元,这笔善款可让他们实现大学梦。

今年是春城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首次携手云南省青少年发展青基会启动爱心助学1+1,截止到8月17日,今年的利群阳光,云南有146个孩子受助。其中,昆明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的学子达46人。但云南山高路远,终有27名学子未能来参加领取助学金仪式。

聚焦拓展

镜头一 "揉揉你的头"

"揉揉你的头啊!轻轻地揉啊!慢慢地揉啊!"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间,身穿统一服装的教练一边喊着,一边让穿着白绿相间的一群年轻人,揉站在他们前面的陌生人的头,这群年轻人边笑边按照指令行事。

这群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报挑选出的100多名利群阳光学子,他们感受了一次不同的捐赠仪式,带着快乐和放松的心情接受捐赠。昨天在野鸭湖拓展训练基地,他们经受了一次特别的拓展训练。

镜头二 激情节拍

分为6个团队的学子们,经历了5分钟激情节拍的训练:每个队伍用快的速度,互拍队友的背,从1到8,然后用力喊出这8个字来,一点点积蓄,后爆发,喊出这8个字,仿佛他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明天,用力更用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活动结束时,教练告诉学子们,将来的大学生活和工作,都要学会协作精神,这样才能容易获取成功。

感恩时刻

向捐助人鞠躬致谢

学子代表张井发言前,向好心人鞠躬致谢。另外46名学子,随后和各自的捐助者交流时,互留了联系方式,他们将来要像家人一样来往。

【背景助读】今年5月中旬,2011春城晚报利群阳光助学启动。到昨日,时间跨越整整3个月,春城晚报记者顶着烈日,上山下乡,走村串户,与贫困学子面对面。从7月中旬开始,昆明记者和14个州市记者的爱心直通车,奔赴在昭通、大理、文山、临沧等地区,行程数千公里寻找贫困学子。

一个个孩子令人心酸又感动的故事,感染了众多社会爱心人士,他们纷纷打电话到本报,主动加入到利群阳光1+1助学行动中来。

其中王培勤、陈青两位女士资助的蔺月华、万亚琴、阮雁秋3人,是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张爷爷资助的10名学子,是第一年2000元的生活资助,后期依据情况来资助。另外133人,是一次性资助5000元助学金。

捐助者言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昨天的发放仪式现场,我们请来了有着5年资助学子经历的75岁张爷爷作爱心人士代表发言。原本,我们请张爷爷来新闻路坐车,或者我们的车子去北市区接他,都被老人家婉拒了。让我们意外的是,昨早7点40多,张爷爷就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伴到了金殿。但等了很久都没有挤上公交车,怕迟到,老俩口坐了一辆小面包到了野鸭湖。

因为到得早,老人家在为孩子们准备的红包上,写上了"自信自强自立自勉勤奋勤劳勤俭勤思"16个字,下面是他和老伴的电话号码,还有家庭住址。

说起他和贫困学子的结缘,是2007年他看到晚报的一篇报道。选择给每个孩子资助2000元,张爷爷也是有深意的,"我怕给多了,学生们一进大学不懂得珍惜,以后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再给他们资助,让他们读完大学。"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张爷爷开始了他的捐助之路,"人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只有善恶好坏之分。孩子们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等着机遇,要随时迎接挑战。"这是昨天张爷爷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在我去见马克思以前,我要资助100名学生,我已经捐助了37个孩子,还有63个捐助任务。"在张爷爷看来,学生将来的成就并不都是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而更多是成为科学家、教育家、优秀的医生、技艺精湛的高级技工。"我今天为什么退休了还能去赚点钱来资助你们,就是用所学特长来获取的。"

感动分享

浙江中烟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 许明忠

"从2007年开始参加奖学金发放仪式,每参加一次,我的眼睛里就充满泪水,每参加一次,我的心灵就得到一次洗礼。"

晚报副总编辑 费嘉

"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贫瘠的土地上,同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朵!这也使我们更加坚信: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是在争取和放大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在云南开展3年以来,令人感慨的是,每次读着学子们的求助信,都让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脚下的道路很长,我们应该聚集更加强大的社会力量,让每一个困难学子,不再徘徊在大学的高墙之外,让每一颗知识的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云南青基会理事长 沈光鑫

"希望同学们不要把爱心善款当做感恩包袱,而要变成发奋学习的助推器,入校不要比吃比穿比享受,而是比成绩比学习。"

记者手记

助困 关爱和捐助同等重要

每一次活动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有时候,付出关爱比仅仅给予金钱,反而能让学子们收获更多。

这些孩子,在大学里碰到的不仅是经济的窘困,还有思想上的距离。去年受助的100名利群阳光学子,我们特别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学子组建了一个用于交流的QQ群,大家在网络上交流大学生活;我们有空就定期见面,分享大学里碰到的困难、烦心事,以及收获的喜悦与快乐。

一年后,我们聚集在呈贡大学城交流时,发现一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让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社团组织、兼职、人际关系交往,甚至是恋爱观等等,都很有想法,一些学子还总结出了如何兼职的具体经验来分享。

今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发放仪式上,孙李波专门从泸西赶来昆明做志愿者,跟他们分享如何适应第一年大学生活;在昆明打工的学子张宏,也专门来到现场做志愿者。

我们的操作模式是,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给予他们熟悉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让我觉得为重要的是,爱心人士的人生经验、行为理念会给予他们大影响,拉近他们和城市学生之间思想上的距离。

借用7月份寻访到的昭通学子张井的一句话:人生需要不断地去努力,永无止境,没有什么时候能够说算得了(成功的意思)。

本报记者 谭江华 连惠玲

实习生 孙宁宁

分享到: